據國家生態環境部報道,截至12月6日,中央環保督察組第二組正式結束對山西省的督查工作,至此,2018年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五個督察組全部結束督查進駐工作。據悉,本次環保督查“回頭看”工作采取“一托二”的形式,即每個督察組負責兩個省份,對遼寧、吉林、四川、貴州、安徽、山東、湖北、湖南、陜西、山西共十個省份開展生態環境相關的檢查,被群眾形象地稱為“環保欽差”。
第二批中央環保督查回頭看結束進駐
根據官方統計,在為期一個多月的督查工作中,五個督察組通過重點督查、邊督邊改、典型曝光等工作形式,先后走訪省級有關部門和單位80個,開展下沉督查城市(州)104個,調閱資料18661份,陸續曝光各地發現的28個典型案例。截至12月6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共收到群眾舉報4.9萬件,合并無效及重復舉報后向地方轉辦37679件。其中,責令整改1.2萬家,立案處罰2991家,罰款2.1億元,約談1804人,問責2177人。
第二批中央環保督查情況匯總表
本輪環保督查“回頭看”工作的重點任務是督辦地方管理部門對環境整改工作的落實情況,嚴抓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環保“一刀切”等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問題,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可以說,環保督查的重點從查企業轉向了督政務。在這一場高強度的“作業檢查”工作中,生態環境部揪出了很多地方管理部門弄虛作假、敷衍應對、包庇縱容等不正之風。如山東濰坊市耗資4700萬“撒藥治污”,西安市為應對督查將黑臭河道“一蓋了之”,太原市不顧群眾取暖過冬需求而禁止燃煤的“一刀切”行為,都被生態環境部作為負面典型,予以全國通報。
環保督查杜絕欺上瞞下的治污秀
其實,早在今年5月~6月份,生態環境部就聯合住建部啟動了第一輪環保督查“回頭看”工作,針對河北、河南、黑龍江、內蒙、寧夏、江蘇、江西、云南、廣東、廣西共10個省份,重點督查國家審核的環保督查整改方案總體落實情況、重點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等。在第一輪環保督查“回頭看”中,收到群眾舉報約4.6萬件,立案處罰5709家,罰款5.1億元,約談2819人,問責4305人。本次環保督查工作與第一輪相比,督辦案件呈現小型化、多元化等特點,敷衍整改、假裝整改、“一刀切”等環保亂象相對來說有一定程度降低。
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省份
一部分人認為中央環保督查工作是“一陣風”,抱著觀望、投機的心態應對,但也有一大批人看到了環保督查背后國家整治環境的決心與力度。隨著“回頭看”機制的日趨完善、督查隊伍的日漸擴大,每一位老百姓都是環保督查工作的監督者、受益者。“家門口的垃圾堆不見了,小區邊上的河道不臭了,河邊上開始有人來散步,大爺大媽們也來這里跳廣場舞”,這是安徽省蚌埠市一位市民的心聲。環保督查工作的最終目標不是為地方領導干部戴上了環保的“緊箍咒”,而是切實地把老百姓身邊的環境問題放在心間,把祖國的青山綠水和子孫后代的生存利益放在心間。
守護綠水青山,共筑美好家園
(責任編輯:曾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