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危險廢物焚燒回轉窯窯皮的建立
- 分類:建信動態
- 作者:鄭州建信耐材
- 發布時間:2018-09-25
目前,大部分工業危險廢物焚燒處置主體設施借鑒并采用了發展非常成熟的水泥工業生產中的回轉窯設備用耐火材料,同時也采用其掛窯皮技術,但面對完全不同的處置對象、不同的運行工藝要求,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有必要形成適合危廢窯自身的窯皮建立技術。 回轉窯是一個集燃料燃燒、熱交換、高溫化學反應和輸送物料氣流為一體的設備,由于窯內氣體溫度比物料溫度要高得多,窯內長期保持 1 危險廢物焚燒回轉窯窯皮作用、原理與特點 1.1 窯皮作用 (1)保護耐火磚,使耐火磚不直接受高溫及化學侵蝕。避免液體及酸、堿等性質的物料直接接觸耐火磚而產生的熱震、侵蝕,起到保護耐火磚;隔絕火焰與磚直接接觸,減少爐內燃燒高溫火焰對耐火磚的高溫侵蝕,物料燃燒產生的火焰溫度可高達1000~ (2)保護耐火材料,減少物料磨損。由于物料在內部從窯頭到窯尾做形象的滑動運動,建立窯皮后可以使物料運動形態發生改變即:變滑動為滾動摩擦,從而有效的減弱、防止物料對耐火磚的表面不斷連續的摩擦損耗;由于物料在窯水平底面及側面做周期性的滑行運動,物料對接觸面的窯皮進行互為傳熱,導致接觸面溫度降低,從而導致窯壁溫度根據窯轉速及物料堆積不同情況進行周期性熱沖擊,根據內部物料堆積、粒度、物料的配伍等等不同情況產生的溫度差50~ (4)充分傳熱介質,在窯皮暴露于空氣中,與高溫的空氣接觸時,通過輻射或者是對流的方式吸收熱量,當窯皮在下部與料接觸時,以傳導的方式傳熱給生料。儲存熱能,減小窯殼向周圍的熱損失,提高旋窯的熱效率。盡可能的提高蓄熱能力,減小窯殼向周圍的熱損失,更有效的組織物料的燃燒要求,提高旋窯的熱效率,同時盡可能的降低鋼材使用溫度。 1.2 掛窯皮原理 根據物料在煅燒時所具有的膠粘性能與表面熔融的耐火磚結合在一起的特點來掛窯皮。物料進入燒成帶以后出現液相,隨溫升而液相增多。當耐火磚表面微發融時,隨窯的轉動,具有一定膠粘性的物料將耐火磚壓在下面,并從耐火磚上吸收一定的熱量使其膠粘在一起,并起化學反應,隨溫降形成第一層窯皮,隨窯運轉時間的加長窯皮越來越厚,窯皮表面溫度也越來越高,粘上和掉下的窯皮數量相等,再經燒煉,窯皮堅固致密。 1.3 危險廢物焚燒回轉窯窯皮特點 根據窯皮在窯內所擔負起的作用,危廢窯應該具備以下特點及要求: (1)所建立的窯皮應與大部分物料特性相吻合,在一定程度具有抗各種酸、堿、高溫火焰的侵蝕能力; (2)具備一定的溫度變化所帶來的抗熱應力的破壞影響,即具有一定的柔韌性; (3)所建立的窯皮應該有一定的粗糙度; (4)整層窯皮應致密并一體式,沒有分層現象; (5)與窯內襯耐火磚表面結合致密;整個窯皮應有相互幫助、牽扯的能力,開裂后不會以獨立的形式存在; (6)窯皮的使用過程中開裂口不會形成類似刀切狀的斷面;具備一定的硬度抗沖刷、耐磨能力。 2 危險廢物掛窯皮過程 危廢焚燒磚窯在借用水泥廠成熟的轉窯設備的同時也一并借用了水泥廠轉窯的窯皮建立技術,即:采用玻璃瓶、沙子混合或同時摻雜其他一些物料進行建立窯皮方法。通過焚燒窯皮建立全過程的跟蹤、觀察,采用玻璃、細沙混合進行建窯皮不盡理想,基本參數如下: 2.1 窯皮作用 幾次的建立窯皮所采用的物料種類、配比等大致一致,表為比較有代表性的過程數據。 2.2 溫度、窯速及火焰控制 建立過程中首先提高窯速出盡窯內原焚燒廢物后,再調回正常窯速,利用燃燒器火焰提高窯內溫度使窯壁發白、發亮,檢測溫度達到 2.3 窯皮使用周期 從建立完窯皮(窯表面溫度約 2.4 塊狀爐渣熔點檢測 3 結果與討論 (1)窯皮運行周期短,約半個月左右,每運行半個月后就得重新組織升溫建立新的醫療、危廢回轉窯用耐火材料窯皮,對耐火磚、運行參數等不利; (2)石沙與溶融的玻璃不易混合,組成相互獨立,無法建立致密、一體的窯皮; (3)由于玻璃溶程比較低,約600~ (4)玻璃相對比較脆,建立的窯皮在受物料周期性的熱應力時容易爆裂; (5)石沙與玻璃混合后建立的窯皮一旦開裂,容易形成相互獨立的塊狀,而且與磚表面有石沙存在缺乏粘結性,一旦開裂極易整塊脫落,此時對局部耐火磚破壞影響較大; (6)以玻璃和沙子混合的窯皮在物料接觸相互摩擦時,沙子顆粒更容易脫落、磨損,使窯皮更容易減薄; 綜上所述,沙子與玻璃瓶等不適合用于危廢窯皮建立的主材。 對比危廢廢物焚燒回磚窯與水泥廠回轉窯,危廢廢物焚燒回磚窯的焚燒對象為各種工業危險廢物,物化性質均復雜多變,導致窯內部焚燒工況更復雜;水泥廠回轉窯焚燒對象單一,窯內部焚燒工況較穩定。對于危廢廢物焚燒回磚窯,在抗蝕、抗磨損、抗高溫、抗溫度變化所產生的熱應力能力要求就更高,因此我們在實際過程中不能完全借用水泥磚窯的方法。針對危廢窯的特殊性,我們應該根據不同所焚化處置的物料特點及工況要求進行不斷的摸索,從而形成與本企業危廢窯所處置的廢物相適應的建立窯皮工藝。窯皮建立大致需經歷以下幾個過程: 4.1 物料的選擇 盡可能在處置廢物中選擇掛窯皮原料,并是大批量的、集中性的;選擇軟化溫度較高的物料,變形溫度達到1200~ 4.2 窯皮的建立方法與過程 建窯皮就是將已經按比例混合好后的物料投入窯內,根據物料在窯內煅燒時所具有的膠粘性能與表面熔融的耐火磚結合在一起的特點。首先,根據窯升溫要求提高窯內溫度,同時逐量的將物料投入窯內,當溫度達到物料半球溫度時停止升溫并保持恒定。 然后,物料在此溫度經過一段時間的煅燒以后出現液相,隨時間延長物料的充分燃燒后液相增多。當耐火磚表面微發融時,隨窯的緩慢轉動,具有一定膠粘性的呈半球狀的混合物料將耐火磚壓在下面,此時利用壁與物料的溫差使已經熔融的物料冷凝膠粘在一起,并起化學反應,隨溫差逐步形成窯皮,隨著時間的加長窯皮也越來越厚。最后,根據窯表面的溫度進行推算及通過窯尾觀察視窗來綜合評估所形成的窯皮溫度是否已達到目標值,完成后根據最后的溫將要求進行逐步降溫養護再使用。 4.3 過程中的注意要點 開始前應根據厚度的目標值及設備、物料的參數建立好窯內熱工制度及實施計劃;按熱工制度計劃嚴格執行物料量頻次及量;應從窯尾至窯頭分段推進,溫度由低向高進行;建立過程中嚴格把控窯速、物料、溫度的配合,防止窯內結圈形成;在掛窯皮的過程中,要求窯皮漸漸增厚,不要過快,以避免掛上的窯皮松馳,不結實;嚴密監視筒體溫度掃描看溫度波動是否平穩;嚴密監視電機電流的規律曲線是否在比較窄的范圍內進行周期性的變化,谷與峰過度是否圓滑過度;實時通過視窗觀察內部窯皮情況,前后是否平整、顏色一致,有無凹凸和明暗等現象,并及時調整。 4.4 危廢窯窯皮的維護 建立和建全危廢配伍,綜合考慮進窯物料的比重、含水、等參數;嚴格執行熱工制度,保證進窯物料量做到少而勤,保持窯內溫度平穩運行,避免忽高忽低現象;改進窯內布風及燃燒器結構,優化焚燒高溫區布局;加強設備維護,減少停窯次數,避免窯皮因忽冷忽熱而脫落。 文章來源:中國耐火磚產業網(http://nhz.99114.com/)